十六户地域考 +(z_"[l"
老十六户地域横跨余姚、上虞两地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上虞十六户地域范围有仁和丘、马家丘、玉芳丘、东大丘、西大丘、彰房丘……。1950年7月,在这几个丘范围组建了镇海乡西大丘村和马家丘村。1956年2月,镇海乡并入盖北乡。同年西大丘村转型为镇海高级社,马家丘村转型为镇江高级社。1983年分别转型为盖北乡镇海村和镇江村。2006年4月,镇江村与棉场村合并为镇东行政村。现在镇海村和镇东村隶属上虞区盖北镇。 yp[<9%Fi
其时余姚十六户地域范围有诸丁四丘、诸丁五丘和诸丁六丘。1950年4月,在三丘范围组建了横塘乡二村和三村。1959年两村分别转型为横塘公社二大队和三大队。1984年6月,分别转型为横塘乡诸丁丘村和十六户村。2001年5月,由诸丁丘、十六户、崔家丘三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十六户行政村,现隶属余姚市黄家埠镇。 IYfV~+P
清朝咸丰年间,上虞雀嘴(村)至余姚横塘一带,大古塘(浙东海塘)外面,大片滩涂淤涨成陆。虞北一带的王家、杨家、马家等大户人家,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沿海滩涂,围涂造田。经过近百年的围垦,虞北沿海一带有了王家丘、杨家丘、马家丘等大小不等四十多个丘,其中绝大部分现属盖北镇范围。 $_ix6z
早前,在余(姚)上(虞)两县交界的滩涂上,出现了一条较大的潮流沟,即“湾流”,亦称“通”。在这条湾流的东西两岸,便是刮泥斥卤的“白地”。一块标准白地的边长为120弓(1弓等于5市尺),面积60亩。每块白地的四个角筑有一个漏碗,漏碗是用来制卤的。每个漏碗旁边都有一个坨头,即咸度极高的泥皮堆土。那时在余上两县接壤的湾流东岸,有陶、陈、叶、丁、俞、鲍、王7户晒盐人家;湾流西岸有茹、冯、马、钱、朱、孙、杨、陈、施9户晒盐人家,大家在荒凉的海滩上安营扎寨,相邻而居。对外联络时,湾流两岸盐民都习惯性地说自己居住之地有16户人家。后来习以成俗,“十六户”便成了地名。其时两县交界的潮流沟,称为“十六户湾”。 Iuu<2#gb8"
潮涨潮落,随着滩涂的不断淤涨增高,原来晒盐的白地长期未被潮水淹没,导致表面泥土咸度下降。这些白地后来已不适宜刮泥斥卤了,但具备了开垦种植的条件。于是在十六户湾东岸,先后围垦了诸丁四丘、诸丁五丘、诸丁六丘;在十六户湾西岸,陆续围垦了仁和丘、马家丘、玉芳丘、东大丘、西大丘、彰房丘、东后小丘、中丘大小不等的8个丘。原来从事晒盐的16户人家,陆续转型为种粮植棉的农民。十六户湾西岸,8个丘的北面,后来又围垦了备边丘、新丘、老新丘、裘家丘。随着泥沙的持续淤积,滩涂的围垦,十六户湾出海口不断向北推移,日久年深,湾口越来越窄。到了二十世纪四十代,十六户湾南北长约600来米,南边东西宽40来米,北边东西宽100多米。沧海桑田,随着十六户湾两岸滩涂的演变,最终形成了十六户地域。1950年12月,时任(上虞县)镇海乡乡长戴成昌与时任(余姚县)横塘乡乡长陈华成,在十六户地域余上两县的分界线,竖立了一块界碑,当时在场的还有时任余姚县县长郭志栋。 4T==A#Z
十六户地域范围原有11个大小不等的丘和16户人家,其中属于上虞的有8个丘和9户人家,也就是说十六户地域绝大部分属于上虞地界。早期定居十六户的茹、冯、马、钱、朱、孙、杨、陈、施9户人家,其子孙后代绝大多数在当地以农为业,生息繁衍。十六户湾西岸的8个丘,现在绝大部分属于盖北镇镇海村,部分属于镇江村,即合并后的镇东村。 &h7smZO5j
十六户湾曾是杭州湾南岸一个重要的渔港码头,是渔船、商船靠岸停泊的港湾。抗日战争时期,为躲避日X政府的层层关卡,人们利用靠近杭州湾的便利条件,蹽疍海北做生意,将余(姚)上(虞)两县沿海一带的棉花、黄豆、络麻等大宗农副产品及其他工业原料运往平湖乍浦港,或南汇芦潮港,然后辗转运往上海;同时把北岸的大米、牛羊、生猪以及上海出产的工业品,经芦潮港和乍浦码头运往南岸。当年十六户湾商船来往频繁,致使十六户的地名声名远扬,余上两地沿海一带,几乎人尽皆知。同时十六户湾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。 _@#uIOcE
抗日战争时期,十六户湾成为抗战部队“南渡北撤”的重要渡口之一,也是抗战物资运输通道。1941年春季,姜文光带领“老三纵”先遣队的三十多名战士,在十六户湾登陆上岸,负责侦察海上交通线和了解陆上敌情,为后续大部队南渡作准备。同年5月10日至9月18日,中X浦东工委军事部长蔡群帆和敌工委书记朱人俊以及蔡葵、张大鹏等人率领,由浦东工委直接领导和秘密控制的淞沪地区武装力量800多人,分7批先后南渡杭州湾,到达浙东三北地区,即镇海、慈溪、余姚三县北部,并取得了“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”的番号,简称“老三纵”(三五支队前身),以灰色面目在三北地区和虞北沿海一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。盖北、谢塘一带是我党在虞北沿海最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。 _OJ0 < {E
当年朱人俊、张大鹏、何克希、朱之光、谢飞、张光、寿静涛、袁啸吟、薜驹、杨明、卢忠渭、赵瞻、谢汝昌、雷行、戚瑞康、余先、张明、陈旭、王志英、王新、章钦、陈光裕、杨增丰、陈张木、陈生祥等人先后来到十六户一带进行抗日活动。他们分别借住在西大丘和马家丘的沈渭堂、朱渭昌、朱渭庭、吴友根、王阿龙、金阿祥、苗兆夫、马仁张、俞裕仁、吴根法、吴开泉、吴五宜、章阿裕等人家里。其中朱渭昌、朱渭庭、马仁张是十六户湾西岸早期定居的盐民后代。抗日战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 5U-p'c9IC
浙东抗日武装领导,当年借住在十六户一带村民家里,时间长短不一。期间,他们发动农民群众,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,开展“二五”减租减息斗争;接着秘密组建抗日民兵组织。在西大丘陶裕堂家里建立了地下联络站。在王璋来家设立了敌后临时医院。又先后成立X共十六户地下支部和马家丘地下支部。马家丘的马焕章和阮云龙先后担任马家丘地下支部书记。1948年2月21日,阮云龙被敌人抓捕,壮烈牺牲。同年2月,西大丘的丁培泉当选为十六户地下支部第四任书记,直至1949年5月解放。 A;fB6
当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司令何克希借住在村民沈渭堂家时,房东千方百计为部队募款筹粮。有一次,部队急需6000斤稻谷。因时间紧急,沈渭堂先将自己家里的4300斤稻谷全部卖给了“三五支队”。然后他又从村民章阿二家弄来2000斤稻谷,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。 -YzQ2#K
当时章阿二家办有“裕丰咸货行”,参股的有三五支队海防大队和原义成商行部分股东。1945年6月上旬,三五支队在攻打许岙田岫山老巢锦锋堡时,遇到了困难。裕丰咸货行接到余上特务营政委谢飞的指示,立即筹集到500来斤陈年干辣椒。6月20日部队采用辣椒熏蒸战术,迫使碉堡里的敌人全部投降。 l$k]O
余上县崧厦区常备队队长谢汝昌与常备战士三十余人,借住在村民沈双贤家的那段晨光,每天早晨,战士们在沈家道地操练,苦练杀敌本领,给村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至今镇海村健在的高龄老人仍记忆犹新。 vLv|SqD
1945年10月3日上午,台风已出境,天气开始转好,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决定,当天下午率五支队和上虞自卫大队及部分地方党政干部,从十六户湾登船北撤。下午4时前后,各部已上船完毕,何司令下达了启航命令,数十艘海船载着1200多名指战员向海盐澉浦进发,浙东纵队进行战略转移。 yN 9$gfJC^
在解放战争年代,十六户一带村民也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48年5月15日凌晨3时,浦东人民解放总队和储贵彬部队共300余人,在张任伟、张凡和储贵彬的带领下,携带重机枪2挺,轻机枪16挺,冲锋枪15支,卡X枪80支,步枪180支,X枪80支,子弹5万余发,XX弹500颗及医药用品等,历经了十多个小时的惊涛骇浪,横渡杭州湾,顺利到达了预定的登陆点——十六户湾。部队上岸后,受到余上县工委书记余先、工委委员雷行等人的欢迎。在余上县办事处和县武工队的密切配合下,由雷行率领武工队和十六户一带的民兵100余人,护送部队上了四明山,与主力部队汇合。 <OR.q
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,还是解放战争年代,在十六户一带,在镇海村和镇东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革命故事。涌现出像崔长根、姚生高、姚海潮、戚炳焕、戴兆灿、阮云龙等烈士。据统计,当年这两个村有和50余户红色堡垒户,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。 {k_ PMl0G
为赓续红色基因,十六户一带的革命故事还有待后人深入挖掘书写。 o%V
@D'w
[!J
@a
根据盖北镇镇海村朱永泰老师(93岁),该村老文书沈彰林(88岁)和陈伯康(87岁)三位老人介绍,同时参考《上虞县地名志》《浙江省上虞县组织史资料》《雷行纪念文集》和余姚《红色十六户》一书有关资料编写。 Q?
<-`7
?qf:_G
附录:
=E
[ 4H
文中部分人物介绍 $@[dm)M
抗日战争时期 3 {NaZIk
何克希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 DA+A >5/
朱人俊 浙东行政公署秘书长、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 ZL4l
(&"
袁啸吟 三北地委特工部部长 n0+g]|a
AF
谢飞 女 三北地委委员、兼余上县委书记和余上特务营政委 g[#k.CuP
张光 余上县县长、兼余上特务营营长 'DCKD4@C/
张大鹏 余上县军事部部长,兼海防大队大队长 }b_R5U$@@
杨明 女 余上县委宣传部部长 lfxuc7Rdla
卢忠渭 余上自卫大队大队附,1945年3月牺牲在“谢塘洋楼”附近 Bmx(qE
赵 瞻 虞北区委(崧厦区)第三任书记 <=;H[}
e
谢汝昌 崧厦区常备队队长,崧厦区委第四任书记 ,]~u:Y}
mP9cBLz
解放战争时期 C1X}3bB
朱之光 四明地委书记 d98))G~W
薜 驹 四明地委组织部长兼宣传部长 r/mA2
余 先 余上县副特派员、工委书记 a&$Zpf!!
寿静涛 余上县工委委员,分管组织 =@xN(](
雷 行 余上县工委委员,分管宣传,兼武工队队长 J 6(~>g
陈 旭 余上办事处联络站站长 l5FuMk-
张 明 余上县崧厦区(二区)特派员、兼区长 K-2.E
陈生祥 余上县崧厦区武工队负责人 BW'L.*2